水性涂料流挂怎样处理
一、什么是流挂
涂膜上留有漆液向下流淌痕迹的现象叫做流挂。多出现于垂直面或棱角处。一般出现在垂直面的为垂幕状流挂,出现在棱角处的为泪痕状流挂。涂刷的漆膜太厚或油漆调得过稀,都会出现流挂。总之,出现流挂是因为厚度超过了涂膜抗流挂所能承受的极限。
二、水性涂料流挂的原因及处理
梦能科技涂料专家认为:水性涂料流挂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水性涂料原材料、水性涂料配方、及水性涂料的应用领域等各个阶段都有较明显的影响,其中水性涂料的配方与应用阶段影响尤为明显。
2.1、水性涂料原材料因素
1)树脂流动性:从树脂的流动性角度来讲,树脂粒径较小、固含较低的,往往有更好的流动性,这也导致在垂直面的喷涂时,更易受到重力作用向下流淌。
2、树脂干速:树脂干速较慢的,则给予漆膜更长的开放时间,这样也使得流挂问题更易发生。
当然,从以上树脂特点的影响角度来看,大都是可以通过配方进行调整的。
2.2、水性涂料配方因素
1)固含:在确定涂装干膜厚度的情况下,固含越高,所需涂布的湿膜厚度越小,则就更容易控制漆膜在流挂的极限值以下。
2)粘度:粘度越高,抗流挂性能越好。
3)流变状态:不同于粘度的直观,涂料常常会表现为假塑性、膨胀性、触变性等流变状态。
假塑性和触变性由于在低剪切状态下拥有较高的粘度,所以会表现为更好的抗流挂性能。
由于假塑性状态涂料施工后粘度恢复迅速,因而可以在施工中达到可观的膜厚而不产生流挂;触变性状态涂料施工后粘度恢复与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所以在防流挂特点上不如前者,但在消泡与流平等性能方面表现更好。
4)干燥速度:流挂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干燥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就可以在发生流挂之前,使得漆膜失去流动性而防止流挂。
在水性涂料中,这与树脂本身、溶剂搭配、水分含量、施工环境都有密切相关。
另外,漆膜的干燥也与施工方式有关,不同的施工方式对于干燥速度也有不同的影响。即使相同的施工方式,例如在喷涂施工中,不同的设备、手法等也会影响漆膜的干速。
5)润湿铺展:润湿铺展等性能也会影响到抗流挂性能。如涂膜润湿铺展性能欠佳,引起缩边、波纹等时,漆膜局部膜厚增大,更易导致流挂,波纹突出部位也更易出现泪痕。
2.3、水性涂料的应用领域
流挂现象的出现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在于应用过程。应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配漆、膜厚、喷涂手法、漆液雾化、施工基材、施工环境、工艺等。
1)配漆:水性漆在使用过程中,可依据说明,少量兑水施工。如果兑水超量,则极易引起流挂。
2)膜厚:漆膜厚度是影响抗流挂性能的决定性指标之一。漆膜的抗流挂,都是在一定的漆膜厚度前提下的,每一款涂料都有一定的膜厚极限,超过该值,则极易产生流挂问题。
3)喷涂手法:同一款涂料,不同的使用者也会在流挂问题上有一定的差异。从喷涂手法来讲,第一枪少量涂布,会比直接湿喷效果要好得多。大气压直接吹到基材上,和雾化飘落也有不同的表现。
从施工手法来讲,一道喷涂过量、枪口距离太近、走枪速度过慢、雾化程度不足等都会对漆膜的抗流挂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4)漆液雾化:涂膜的干燥是在喷涂的过程中就已经进行了。良好的雾化,有利于漆液均匀的铺展,也在喷涂过程中有更多的水分和溶剂的挥发,降低了流挂风险。
5)施工基材:不同的基材挂漆能力有高有低,越是光滑的基材越不容易挂漆。所以,针对不同的基材类型、粗糙程度,对于抗流挂的性能也应该有所调整。
6)施工环境:施工环境对抗流挂的影响主要通过环境对涂膜干燥时间的影响来实现的。众所周知,水性漆的干燥速度极大程度的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低温高湿环境,漆膜开放时间延长,不利于漆膜抗流挂性能。
7)涂装工艺:要达到良好的涂装效果,抗流挂性能是必然要求之一。而该性能与涂装工艺的设计也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湿碰湿工艺、涂膜未完全干燥即施工下一道等,太过于追求涂装效率而导致的流挂也屡见不鲜。
三、总结
从以上分析来看,影响抗流挂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配方工程师在设计配方时应该全方位考虑,尽量做到适应性较广的抗流挂性能,例如季节、施工设备、施工环境的不同而引起的流挂。
当然,有时配方工程师为了平衡其它性能,不能满足苛刻条件下的抗流挂性能,则需要在应用过程中予以相应的配合,例如合理工艺搭配、控制漆膜厚度、改善施工环境等。